多位专家教授“把脉”设计艺术学院教学研讨课
5月3日下午,按学校评估督导办要求,设计艺术学院在24栋202教室举办“2017教师教学研讨课”,旨在为教师相互学习搭建平台,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,增强青年教师设计、组织以及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。
莅临指导的有陆晨校长、樊启毅、王文龙副校长、晏初宏主任、王云处长以及王润琪、彭友林、杨民主3位教学督导员8名专家教授,本院田贵武院长、周志伟副院长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课。
教学课由2015年入职的青年教师杨敏主讲,教学时间为20分钟,讲授内容为《建筑空间设计》。杨敏老师课前熟练掌握了教学内容,准备充分,在课堂上以亲切的教态,生动手势,贯穿提问、互动,穿插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辅助教学,整堂课循序渐进、逻辑清晰,教学效果良好。
接着通过抽签的方式当堂确定2016年入职的青年教师潘锐讲课,内容为《色彩的联想与象征》。潘锐老师虽是临场发挥,但教学内容充实,讲解较为细致,仪态大方得体。
两位青年教师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实力,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。课后,老师们针对公开课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评课研讨,特别是专家及资深教师们认真为青年教师“把脉”,剖析教育教学问题,提出改进意见,使在场教师们获益良多。
彭友林老师认为,青年教师一定要注意讲课时避免“是不是”、“啊”等口头语的反复使用,要养成讲课语言简练、生动的好习惯。多媒体课件制作要调整好图文大小,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观看。
王云处长谈到,教学内容一定要讲解清晰、肯定、明确,要与学生充分互动,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、手段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,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、总结。举例要紧扣主题,比如在讲授“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路”时,可以找出一些建筑空间设计好和差的典型案例,请学生谈论,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和总结。多媒体制作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比如讲到“红色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体验”,就可以制作动画效果,更加强烈的表现出红色圆形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给人的情感变化,引发学生的联想。
关于教学内容与教材、教学大纲的关系。陆晨校长、王润琪督导员等多位专家指出,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教学大纲,但不一定要完全依照教材来讲,教材是参照,可以适当增、减。专家们还提到传统板书依然是教学的重中之重,一个好的教师,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师,要规划好主、副板书区域内容,重点突出、层次分明,详略得当。樊启毅副校长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强调,板书应当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,提前写或者不写都无法有效传递知识。他还指出,教学提问要体现启发性原则,要触及学生思维迸发的临界口,提出的问题,是学生想得到的、即将呼之欲出的。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演说家,讲课语调抑扬顿挫、饱含感情,时刻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。专家们还就备课的重要性、教改方式、青年教师的成长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
最后陆晨谈到自己年轻时,面对八个教授进行公开课的经历,饱含深情的总结道:教学是一门艺术,教好一门课,知识要吃透,仪态、教学技术、教学规律、板书设计要掌握,还要做好知识输出与学生吸收的对接。新老师们要认真撰写教案,多琢磨教学方法,做好教学反思,把教书作为一个事业,充满激情的对待,假以时日,必然出类拔萃。
研讨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,有利于教师展开自我反思、同行谈论交流共同成长。据悉,此次教学研讨课是我校本学期举办的第一次教学研讨课,以后学院各教研室会继续按照学校要求,将研讨教学常态化。(设计艺术学院唐雯)
多位专家齐聚一堂“把脉”研讨课
大家认真听课
杨敏老师授课
潘锐老师授课
王云处长评课
樊启毅副校长评课
陆晨校长作总结讲话